“小额贷款多久会变成坏账?”——这问题,问出来的人多半是心里没底,或者正愁着催收呢。我跟你说,这事儿哪有定论?真要有个标准答案,那咱们做风控的也就不至于成天愁白了头。
首先得明白,啥叫“坏账”。不是说你今天贷出去,明天人不接tel,后天手机号都停用了,那就算坏账。哪有那么快?实际操作里,我们有一个观察期,业内一般会说,逾期多久多久,我们才算把它归为“关注类”、“不良类”,最后才是“坏账”。这个过程,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
具体时间点,行业内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的。比如说,有些平台可能设定逾期30天就算进入了第一个预警阶段,60天、90天、180天,每过一个节点,它的风险等级就往上提一档。但你要问我“多久成坏账”,这中间有太多变量了。
就像我刚开始做催收那会儿,以为钱收不上来,就直接划到“坏账”名单里。后来才明白,很多时候,客户暂时还不上,不是因为没钱,而是各种原因,比如生意周转、家庭变故,甚至就是懒得还。我们得给一个缓冲期,也得有一套系统化的催收流程。
我们经常讲催收的“黄金时间”,这通常是指借款人逾期后的最初那段时间。这个时候,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都相对比较强,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。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点,客户的抵触情绪可能会越来越大,或者干脆就消失了,那时候再想追回,难度系数可就直线上升了。
而“沉默期”嘛,这更多是我们内部的说法,就是对于一些逾期时间比较长,催收效果不佳的借款,我们可能会暂时停止频繁的tel和短信骚扰,转而采取其他方式,比如法务介入或者资产处置。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放弃了,只是换了一种策略,而且这个“沉默期”的长短,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笔款项最终能否收回,也就间接影响了它何时会被正式划定为坏账。
有一次,我们遇到一个借款人,逾期了大概50多天,一开始我们打他tel,他说在外面谈生意,下次就还。后面又说钱被别人挪用了,等周转开了就还。tel是接,就是一直推脱。我们当时就觉得,这可能要悬。结果后来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,他其实是在躲避债权人,公司也经营不下去了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再怎么打他tel,也收效甚微。最终,这笔款项,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后,还是被我们归类为坏账了。
其实,从风控的角度看,我们并不是等到钱收不回来才叫坏账。我们的模型会根据借款人的历史还款记录、征信情况、甚至是他在申请贷款时的行为数据,来预测他逾期的概率,以及逾期后多久可能成为坏账。这个预测,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识别高风险客户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你看,现在市面上很多小额贷款产品,都用了大数据风控。比如,有些人在申请贷款前,频繁地浏览一些“如何躲债”的帖子,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负面言论,这些数据都可能被我们的模型捕捉到。虽然这些数据不能直接证明他一定会成为坏账,但它们能提高他成为坏账的概率,让我们的风控人员更早地介入。
我记得有个项目,我们一开始觉得一个客户的资质还不错,但模型给的预警分数有点高。我们当时也纠结了很久,要不要放贷。最终还是谨慎起见,收紧了额度。结果没过多久,就爆出来这个客户因为炒股亏损严重,一下子就还不上了。你说,要是当初没听模型的话,损失得有多大?所以,模型预判的“潜在坏账期”,虽然不是实际的“坏账”,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参考。
还有一点,不同类型的小额贷款,它的“坏账周期”也会有所不同。比如,一些用于个人消费的短期贷款,如果借款人一下子资金链断了,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还款困难,逾期后,如果沟通无果,坏账形成的周期会相对短一些。但如果是那种用于小微企业周转的贷款,可能客户还有一个缓和的过程,或者他会想办法先卖点资产来还款,这个过程可能会拉长。
我以前在一家做供应链金融的公司待过,那里的贷款金额可能相对大一些,期限也更长。那时候,客户一旦出现问题,我们要追回款项,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,甚至涉及一些法律程序。有些客户,虽然短期内还不上,但只要企业经营还在,我们还有机会通过协商、重组等方式来收回一部分资金。这种情况下,一笔款项可能拖个一两年,甚至更久,最后才能确定是否完全成为坏账。
相对而言,纯粹的“个人信用贷”,如果借款人突然失业或者生病,那种情况下的坏账形成速度会更快。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网络小贷,走的基本上是这种模式。所以,有时候你看到一些平台因为坏账率太高而倒闭,那不是因为他们没催收,而是因为整体的风险敞口太大了,坏账形成的周期,在他们模型里的“阈值”,比他们实际承受能力要短。
所以,总的来说,‘小额贷款多久会变成坏账’,这个问题答案是动态的,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策略。从逾期30天开始,我们就会密切关注,60天、90天,进入了催收的关键期,而180天甚至更久,如果仍然没有任何还款迹象,并且经过各种努力都无法收回,这时候,我们才会把它正式的、账面上地划定为坏账。
这中间的管理,不是一成不变的。我们需要根据每一笔贷款的具体情况,客户的反馈,以及我们催收的进展,来不断调整策略。有时候,一个客户明明逾期了100天,我们觉得希望不大了,但突然他contact上说愿意还一部分,那这笔款项的“坏账”属性就会被暂时延缓。反之,一些逾期时间不长,但客户明确表示拒绝还款,并且失联了,那我们可能也会加速其“坏账”的认定。
对我来说,这个问题就像在问“一棵树多久会枯死?”。有的是因为病虫害,有的是因为干旱,有的可能就是因为自然衰老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尽力去呵护,去诊断,去干预,但最终的结果,总会有一些是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