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余额宝能坚持多久?”这个问题,每次看到都觉得挺有意思。它不像问“余额宝收益率是多少”,后者是个明晃晃的数字,容易回答。这个问题,更像是问一个习惯了平稳驾驶的老司机,面对前方变幻莫测的路况,他能把车开稳多久。老实说,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因为“坚持”这两个字,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,而且市场这玩意儿,你永远猜不透它下一秒会怎么变。
很多人问这个问题,其实心里想的是“收益率还能高多久?”或者“会不会哪天突然就没了?”这种担忧,我特别理解。毕竟,谁也不想把钱放哪儿,结果发现它不像说好的那样“稳当”。我刚接触余额宝那会儿,收益率确实挺高的,当时觉得这简直是“躺着赚钱”的神器。但时间一长,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所谓的“坚持”,在我看来,不是指余额宝这个产品本身会消失,而是它所代表的“货币基金”这种投资方式,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“稳定性”。货币基金的收益,说到底,是来自于它底层投资的那些国债、央票、银行存款等等。这些东西本身风险不高,所以货币基金被称为“现金管理工具”,比银行活期利息高点,流动性又强。这就像一个大船,里面装的都是比较稳的东西,不容易出事。
但是,大船也怕风浪。当整个市场的利率都在下降,或者有突发事件导致资金面紧张时,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自然会跟着跌。反过来,如果市场出现“钱荒”,需要用高利率来吸引资金,那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就会暂时上去。所以,它能“坚持”多久,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走向和央行的政策导向。
我还记得前几年,有过几次市场短暂的“钱荒”,那时候很多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突然飙升,很多投资者一看,哇,又涨了!但作为天天看数据的人,我反而有点紧张。因为收益率这么高,往往意味着底层的资产压力很大,市场上的钱非常紧俏。这种高收益,往往是暂时的,而且是以更高的市场波动为代价的。
那时候,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货币基金,或者一些配置比较激进的基金,抗风险能力就相对弱一些。我见过一些情况,就是市场突然需要大量的流动性,基金经理为了应对赎回,不得不低价卖出一些债券,这就会影响到基金的净值,虽然对于货币基金来说,净值波动很小,但偶尔也会出现“万分之几”的下跌,这让习惯了稳稳上涨的投资者有点不适应。
当然,像余额宝这样的大体量产品,背后有强大的支付宝和成熟的基金公司支撑,它的抗风险能力肯定要比那些不知名的小基金强很多。但即便如此,也不能完全排除市场极端情况下的连锁反应。比如,如果发生了大规模的、超出预期的赎回潮,即使是余额宝,也需要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应对。
我们讨论“能坚持多久”,还有一个角度是看它的“流动性溢价”。货币基金之所以比银行活期有利息,就是因为你把钱给了基金公司,他们去投资,这中间存在一个“流动性”的补偿。你随时可以拿出来,这是很方便的,但这种便利是有成本的,通常体现在收益率上。
现在,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,还有各种银行存款挂钩理财等产品出现,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争夺这部分“现金管理”的资金。如果未来这些产品的吸引力大幅提升,或者市场的资金成本普遍下降,那么货币基金的吸引力可能会受到影响,收益率自然也会跟着调整。
我曾经尝试过一个操作,就是在我预判市场可能出现资金紧张时,我会稍微减少一点在货币基金里的配置,把一部分钱转到一些期限稍长的、但风险也控制得当的产品里,等市场缓过来之后再转回来。这种操作,说白了,就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,觉得在某个时间点,货币基金的“坚持”能力可能会受到考验,或者说,它的“流动性溢价”会变得不那么划算。
所以,回到“余额宝能坚持多久”这个话题,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理解它“适合”多久。如果你是用来存放日常零钱、应急资金,那它几乎可以“无限期”地坚持下去,因为它的设计初衷就是提供安全、便捷、略高于活期的收益。它的“坚持”,在于它的“稳定”和“流动”。
但如果你指望它长期提供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,那可能就不是货币基金该干的事了。市场的风向会变,利率会起伏,经济周期也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。作为投资者,我们更应该拥抱的,是理解这种变化,而不是一味地祈求某个产品能永远“坚持”下去。
我个人观点是,余额宝作为一种高效的现金管理工具,它的“基本盘”是很稳的。只要宏观经济不出颠覆性的变化,只要监管政策不出现重大的方向性调整,它就会一直存在,并且提供它应有的价值。但是,它的收益率波动、市场环境的变化,是你需要时刻留意的。别因为它名字里有“宝”,就觉得它真的是个金山,它更像一个方便的钱包,里面放的是随时能用的钱,但钱生钱的速度,还得看整体的市场大环境。